我國人口基數較大,人口增長速度高居不下,人均占地面積較少,人的矛盾十分突出。并且,在城鎮化建設過程中,城鎮化的發展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農民所擁有的土地面積大大減少。農民難以依靠土地收入而生活,人地矛盾突出。在這種情況下,農民為了生存只能到城鎮打工,加快了工業化的發展。而工業化發展會污染水生態環境,不利于水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我國人口數量較多,嚴重影響水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造成生態環境惡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人口增長的原因、經濟擴張的原因、科學技術的原因,而所有的原因都與人類行為的失當有關。人類行為的背后是觀念,生態環境惡化的根本原因是人類的觀念,是人類對待自然界的態度。
社會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之間是相互促進的關系,水生態保護能夠促進經濟發展,經濟發展能夠加強對水生態環境的保護。然而,現階段,我國水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之間仍存在一定的矛盾,水污染源防治難度較大,經濟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水生態環境的污染。針對這些問題,積極探索水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相協調的策略,研究水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不僅能夠加強水生態環境保護,而且對經濟發展有著直接意義。
經濟的發展,尤其是大規模的工業生產,必然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資源,同時產生大量的廢棄物,廢氣、廢水、廢渣等廢棄物排放到自然界中,造成了嚴重的環境問題。另一方面,如果通過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生產方式的轉變,盡量使工業生產過程降低資源消耗、減少污染排放;同時,采用科技手段,將廢氣、廢水、廢渣進行廢物利用,不僅減少了環境污染,還能創造一定的效益。經濟活動中消耗的資源少,留下的污染小,就是良性發展,就是是科學發展,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這對矛盾才會由對立向統一轉化。再如,化肥、農藥對于農業生產具有積極的作用,但是化肥、農藥的使用產生了環境污染。只有保持化肥、農藥的科學合理的用量并且不斷創新科學辦法,減少化肥、農藥對環境和產品質量的消極影響,這對矛盾才可能由對立轉向相對統一。
從實質上來講,經濟增長是經濟產出增長的過程,而經濟產出是多種生產要素的組合。水生態環境是經濟產出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經濟發展過程中為經濟生產提供水資源,吸收經濟生產和消費過程中的廢水并為經濟發展提供水資源環境服務。由此可見,水生態環境直接影響著經濟的社會福利。另外,水生態環境雖然對經濟發展具有一定的限制作用,但是我們可以通過尋找其他替代品減輕水生態環境對經濟發展的限制。完善的水生態環境保護能夠促進水資源的循環利用,加快經濟發展。